〈第一雙步鞋開始〉作者〈拾貝釣叟〉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不特別早晨,一個母親帶著懵懵懂懂的孩童,背著拖到地面的書包,那書包帶已經調到最短,但小孩子太矮小。
這對母子走了好遠好遠的路,才到了高雄縣彌陀國民小學。校門內千頭鑽動、人聲雜沓,對這個小孩來說,學生吵雜竟能比飛機還大聲。因為那個孩童他認為,世上最大的聲音,是來自岡山機場的教練機。
孩童被人群這麼一嚇,早把母親一路沿途交待,怎麼認路回家的叮嚀,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上課鐘響了!他不知道那是上課鐘聲,他跟著一群同學走進教室。
「小朋友,走錯教室囉!你哪一班的?」一個白頭髮的老師問。
「 那你的 老師呢?」孩童問什麼都只會搖頭。
白髮老師的年紀很大了!就因為年紀很大,才能問出一個孩童可以回答,但不會寫的姓名。
鐘響下課了!
老老師帶著孩子繞過一顆大榕樹時,孩童停下來,他仰頭往上看。
“好大好大的大樹?奇怪!飛機場那麼大,為什沒有樹?” 孩子他心裡矛盾的想著。
走遠了的老老師再回頭,牽起他的小手說:「來!小朋友跟老師走…」一老一少的一對師生,穿梭在學生群裡,經過一間又一間的教室。 白髮 老師終於把孩童交給另一個年輕老師。
「這是葉振玉的孫子…」依稀記得 白髮 老師 向那年輕 老師這樣說。
「哦!就是咱彌陀庒仔內,那個留學日本的 葉 老師嗎?」年輕老師對這個孩子似乎很好奇。那個走錯教室的孩童就是我;留學日本的 葉 老師是我阿公。
那一年我7歲,哪懂得阿公叫做葉振玉?又怎麼會知道哪裡是日本?但這一段就是我人生起點的第一天上學記。
第一天上學,何時下課、怎麼回到家,我忘了。
腦海中只記得一進家門,母親便催促我趕快脫下制服,換穿上屁股破了二個洞的短褲。而我卻覺得制服不重要,一心只想要解救第一次被困在布鞋裡的小腳。
第二天到學校,我哪找得到昨天繞來繞去的教室。
「你是讀哪一間(班的意思)的啦!」同學指著我的布鞋說。
我低頭一看這才發現所有學生中,大都打赤腳只有我穿一雙新鞋子,原來他們不認得我,卻認得出現於教室的那雙布鞋。
放學時,同庒(村莊)的同學相互間都認識,自然又熟悉玩在一起。他們又一起赤腳走路,還踢著石頭玩回到各村庒的家。
我沒有同儕,同學也不認識我,我不屬於那個村庒。我只是住在飛機航道下面,來自軍營旁的孩子。
就讀國小是我第一次偏離飛機航道,第一次離開陪伴我成長的家禽、家畜與田野。而一雙布鞋為什麼會變成,我接觸社會人群故事的開始呢?
因為早期的鄉下,布鞋也不是天天穿,只能在重要日子穿。而布鞋也不是一人一雙,而是家裡只有一雙兄弟輪流穿。
第三天起床後,我告訴母親,上學不需要穿所謂的布鞋。當母親把鞋子高高掛起後,我覺得赤腳走路上學的感覺真好。此後每一天,我跟同學一樣赤腳上學。我習慣走在泥濘田梗路上的感覺,即使碰到曬太陽的蛇,就從牠身上跳過去,再回頭踼牠一腳。到了碎石路,腳上沾染的泥巴會邊走邊脫落。
進了村庒走上柏油路,腳就完全乾淨了,但那份平坦反而讓我不自在。長大後,只要午後陣雨一過,我都會拖下名牌鞋,踩在他鄉的柏油路上重溫舊夢。懷念著童年那份赤腳走在柏油路面的平實感,享受路面因散熱緩緩冒出縷縷輕煙的溫暖。
而小時候在故鄉的那雙布鞋,就由新鞋掛成舊鞋,掛到腳都放不下了,母親還珍藏著說要留給弟妹穿。這些當年我都不懂為什麼,直到長大懂算數時,再回憶讓眼淚掉下來時,才領悟到在那年代鞋子可是無價之寶,母親可能要賣掉很多隻雞,才換來的一雙布鞋。
我讀國小時,家中養雞和豬,但餐桌上總要等過年,或雞、豬夭折了才吃得到肉。至於拖鞋我更沒有穿過,我與弟妹每天都是洗澡後就在床上活動,印象中好像只有大人才有拖鞋穿。
這些童年往事,當下年輕人可能不相信,但在1970年代的鄉下這些都是真實的事。
每一個人都有童年,無論快樂嬉戲或做錯事被大人打罵,總會在某些地方,與某些死黨,做某些事,留下那一段段很窮困,但卻很深刻美好的成長回憶。
以前柏油路旁是稻田,而現在柏油路旁,滿是水泥叢林與壓克力招牌。投身在集體耍弄語言、權勢的車潮中,真的很難找到可以讓心靈呼吸新鮮空氣的田野,與可以讓赤腳走在柏油路的幸福回憶。
我唯有在夜半夢迴中,才能尋回那樣的光景與屬於自己的鮮活記憶。就是這份觸動,給了我一個起頭,我想從那雙布鞋開始,把這一路走來的美好插曲、小故事留在扉頁裡。您是我的好友,請往下看,您將有幸品味咀嚼到一篇又一篇關於我成長的傳記。
我知道事業成功、情場得意…等,再再都必須是心血灌溉多年,才有機會收成。已逾不惑之年了,我回憶人生路,實在稱不上篳路藍縷。
尤其從那雙布鞋起,我真的走得很不認真,也肯定從未努力的追求過。所以今後人生途程裡,是成功或失敗,我似乎都無權要求,也無關緊要了。
對我言,這一生絕對未曾白活,因為我認同在成功的背後,以良性健康的活力,源源不斷地熱情才是正途。如果苦逼硬熬,頂多撐一時不可能有茁壯成蔭的長久。
在這部傳記裡,我不在乎別人的觀點,我只在乎扉頁裡的自己,與這一路陪伴我走來的幸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