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醫療與救護常識〉。資料整理 葉志成─版本2012年8月

前言

登山活動讓人常處在非人類的勢力範圍,而當有事故或突發疾病時,一般都是很難在短期內送達醫院的。而且患者週邊也幾乎沒有可急用的醫療資源,本文僅在等待救援與冗長的後送途中,用最精簡的克難方式,給予患者做緊急的救護與照顧。

故凡是在山上不適或不便取材的醫療與急救方式,本文概都將略過不提。其中有些處置作為也非正常的急救程序,更非專業版的救護知識,合先敘明。

本文提及的相關常識包含:

「出血急救」

「休克處理」

「骨折處理」

「肌肉拉傷關節傷損」

「認識虎頭蜂」

「毒蛇咬傷」

「腳長水泡」

「簡介高山症」

「中暑」

「熱衰竭」

「熱痙攣&抽筋」

「失溫的預防與處置」

「凍傷處置」

「在山中睡不著怎麼辦?」

「我需要救援,怎麼求救?」

「叫「飛機」機不來怎麼辦?」

「直昇機吊運的配合措施」

「我的家人在山上需要救助時,怎麼做?」 

機先作為

本文所提及一切處置的最重要處置方式,都是以「維持呼吸道暢通」「重建呼吸功能」「重建血液循環」「預防休克」「預防二度傷害」等為首要工作。

安全與維持患者的心跳與呼吸為最先考量。以下作為應列為必要的機先處置措施。

1.馳救者進入現場應先評估現場的安全性,與做好自我保護措施。除非地形對傷者和救援者都有危險,否則不可移動傷者,應在發生地處理救援。進入現場如果可以選擇應患者的腳部方向進入。

2.進場後先讓患者躺下來,將其置於正、舒適的姿勢以防病情惡化。接著馬上先檢查呼吸與心跳,防止窒息、出血等並預防休克。若已失去意識者,應先維持呼吸道的暢通。對「眼看胸部無起伏」「耳聽無呼吸音」「臉頰感覺無呼吸氣息」時,應立即先做CPR。待患者有正常心跳與呼吸後,再檢查肢體的受損程度。

3.舉凡持有健行響導證者,都是合格急救員也一定會做CPR(心肺復甦術)。故CPR的要領與注意事項不再贅述。

4.若有救援需要時,應先找人設法把求救訊息送給救難單位(另有篇章不別贅述)。

5. 傷者意識清醒時,可給與飲料補充需的液體,但是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可給與任何飲與食物,如嘔吐、頭、頸、胸、腹部嚴重創傷者,或需要動手術或昏迷者。

6.急救全程要有專人隨時觀察紀錄患者的呼吸、脈搏、膚色、體溫、血壓及竟識狀態。在山上無法量血壓,可以下列方式判斷:(1)腕部有脈搏者,血壓都在80以上。(2)腕部沒有脈搏而肘部動脈有脈搏者,血壓在70左右。(3)肘部沒有脈搏而頸部動脈有脈搏者,血壓在60左右。 

出血急救

急救的時候,首先要辨別傷者的傷勢,其中以大量出血的傷者為優先處理。處理方式是應該以消毒紗布或乾淨紗布,在山上物資缺乏,可就地取用隨身攜帶的乾淨布料為之。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朋友如有帶衛生棉時,可得就地取材多多利用哦!因為衛生棉可以吸收大量出血,而且它是無菌包裝滴!

1.直接止血法:以手指、手掌直接壓迫出血處,但傷口有異物或內臟突出者,不可採用此法。

2.抬高傷肢止血法:將傷肢抬高於心臟,配合止向法使用。

3.冷敷止血法:山上除非冬天拿不到冰塊,冬天反而用不著。但是即使是夏天,背包裡的水也是涼的可以達到冷敷的效果。

4.止血點止向法:在配合直接止血法在傷口近心端的血管止血,常見的四肢止血點有肱動脈,股動脈。

5.止血帶止血法:山上不易有止血帶,且若使用不當造成肢體壞死,故在此不討論。但若真的危急可利用清潔的手巾、腰帶、繩索、繃帶來代替處理。此法需置於出血處的近心端約3~5公分處緊繞傷肢。並每隔15~20分鐘慢慢放開10~15秒,以免傷及細胞導致缺氧或壞死。

登山活動強烈建議山友要攜帶三角巾與一些簡易的包紮資材,有使用頭巾習慣者,可把100公分的布巾對角剪成二條,在山上它平時是頭巾,必要時便是很好用的三角巾。

包紮順序以逆向循環方式包紮,就是從遠心端先綁再綁近心端。包紮肢體時,儘可能露出肢體末端,以便隨時觀察局部血液循環情形。 

休克處理

休克是有效血液循環量不足的一種情況。造成組織與器官血液灌注量不足,因影響細胞正常功能。其原因有外傷、出血、心疾病、疼痛、暴露於冷處太久、飢餓脫水、疲勞、情緒過度刺激及恐懼等。

休克的症狀在早期會皮膚蒼白帶青色且冰冷,如果冒汗則皮膚濕冷。外觀虛弱,脈搏卻非常快,呼吸短促或有深呼吸卻不規律,焦慮不安無法入睡抱怨口渴,會嘔吐或噁心。如果斷續惡化到了晚期,患者會變得冷漠,沒有反應。雙眼下陷面無表情瞳孔散大。皮膚因充血而有紅斑,血壓降低。如果不及時處理,會意識喪失體溫下降並且可能死亡。

休克處理的方式是找出並控制或解除休克的原因。一般有助於患者的姿勢是平躺,下肢抬高20~30公分,但頭有外傷或呼吸困難或抬高病人會痛苦者,則禁止抬高。對會嘔吐或顏面、下顎受傷者,可用復甦姿勢(側姿)。對呼吸困難者,可採墊高頭部的平躺。

患者應注意保暖,也勿使過熱,因熱量會使血管擴張,讓血液更感不足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補充水份是休克者最需要的。但患者陷入昏迷或腹部頭部嚴重受傷或病情不確定者,不得供應任何飲料。只需安慰患者,消除的焦慮情緒,如無必要切勿移動患者以免加重傷勢。 

骨折處理

骨折的類型分局成封閉性與骨折與開放性骨折二類。二者都會造成血管和神經損傷的合併症。骨折的一般症狀有:1.從外表皮膚就可摸到骨折的斷裂處。2.移動會引起骨折部位疼痛。3.失去運動功能。4.出現局部壓痛。5.皮下組織腫脹、瘀血。6.患處出現縮短、曲折或旋轉等異常。7.觸診骨折部位時,兩端頭可能有摩聲。8.出現在失血過多休克症等。但請注意,骨折時以上症狀未必會全部出現。

骨折一般處理要領:

1.剪開疑似骨折的部位衣服檢視患部,因山上氣溫較低首重保暖,如非必要,不可脫除傷者的衣服以免失溫。盡量安撫傷者的情緒,急救者本身需保持鎮定不可慌亂。再冷靜檢查傷處有無畸形、觸痛、腫脹、變色,詢問傷者的疼痛方式,判斷傷肢能否活動。一般四肢剛骨折之初,如果不是開放性不會很痛,但患處肢會有明顯的酸麻與無法抬舉,約20分鐘開始劇痛與腫脹、變色。

2.複雜性骨折,有出血者先止血及用乾淨布類覆蓋及包紮傷口,折骨突出處傷口要加護墊以免搬運途中,外力直接壓到突出的骨端,更不可想使之復位,以免加重損傷及造成傷口感染。

5.在山上找不到夾板固定時,就得在野外就地取材,可利用紙盒或檔風板替代夾板,如無法找到適當的木板時,可利用樹枝將它削平。骨突處要墊軟物,傷口與關節不可綁。至於腿部骨折的傷者,則需找適當的長木板之類夾住患肢,直接與未受傷的另一肢綁在一起做固定。

6.骨折固定不可太鬆或太緊,鬆緊以一根手指能插入為度,固定後可抬高傷肢減少腫脹及疼痛。並隨時觀察及紀錄骨折部位遠心端的循環與神經狀況,看有無腫脹發紫、蒼白、刺痛或麻木現象。

7.搬運之前應先予固定,即使送醫途中也不可震動過甚。搬運時,如用擔架時應使傷者頭部朝後端、臉朝上,如此搬運者才可查看傷者的意識狀態。 

肌肉拉傷關節傷損

在山上肌肉、靱帶與關節很容易受損,受傷時會很痛。關節脫臼有時會被誤認為骨折。但如果無法判斷,要視同骨折處理,儘速下山送醫。

肌肉拉傷/是肌肉受到過度伸展,或突然扭曲造成。受傷處覺刺痛,疼痛會從患處向外延伸,肌肉會僵硬或痙攣,接著受傷處腫脹。處理方式是,先讓患者以舒適的方式休息,再穩定支持受傷部位,山上溫度低,在12小時內碰到水源,都以用低溫的水比照做冰敷。如果在腳部而己且已不能行走,比照骨折方式儘速送醫。

扭傷/關節附近的靱帶和組織,突然受到劇烈扭動或拉扯時,會造成關節扭傷。在山上最常碰到的是,腳部不小心翻轉而造成扭傷。扭傷有些較輕微,嚴重時可能造成組織傷害。扭傷的症狀為關節附近疼痛,移動時疼痛加劇,接著關節附近腫脹,皮膚併有瘀傷出現。

扭傷的處理方式是,停止受傷部位的活動,若在腳踝處應先脫去鞋襪,再將傷肢抬高但千萬不可推拿,否則會讓病情惡化。先用彈性繃帶加壓固定,但注意壓力要適中均勻,太鬆沒有效果,太緊影響血液循環。接著儘速用毛巾沾冷水做冷敷,如果是浸在河水中,要每20分抬起來休息10分鐘。在山上若與骨折不易分辦或不能行走時,以骨折方式處理。

脫臼/脫臼是關節內骨頭相關位置移位。登山最易發生的都在肩膀處與肘關節處,再來是大拇指或下顎。脫臼時患處會劇烈的疼痛,傷處不能動彈,接著開始腫脹皮膚併有瘀傷出現。

在山上碰到脫臼的處理方式是,以用繃帶固定或懸帶或三角巾固定傷肢。除非專業不可試圖將脫臼復位,以避免造成組織的二次傷害。如懷疑有骨折跡象時,以骨折方式處理。 

認識虎頭蜂

野蜂的種類常見的大型的黑尾虎頭蜂,黃腳虎頭蜂二種,其中以黑尾虎頭蜂攻擊力最強,毒性也最烈,中型野蜂有胡蜂、蜜蜂、草蜂、黑蜂等,小型有雞屎蜂,其毒性尚無致命危險。

野蜂通常是在其蜂巢受到安全威脅時才會攻擊人,平常在採花蜜覓食時是不會攻擊人,當受到野蜂攻擊時,表示你已經闖進蜂巢的防護地區之範圍內,野蜂為了保護蜂巢安全,一般都會出自本能的攻擊入侵者。

當巡邏蜂受到騷擾或蜂巢受到震動時,蜂隻會釋放「費洛蒙」的氣味,快速傳遞訊息給其他同伴,接著發動群蜂出擊。一旦有人或動物被叮螫以後,其他蜂群就會循著氣味再去攻擊同一目標,因此通常因蜂螫而喪命的事件,都是「群蜂攻擊」所造成的。

若遇見單飛的警戒蜂在周遭盤旋,表示你已接近牠的警戒範圍,絕不要揮趕或騷擾牠,並且要儘速遠離,以免牠發出訊息而通知蜂群集體攻擊。虎頭蜂巢一般都築在離地8~10公尺的地方,蜂群警戒範圍約在巢的四週100公尺以內,如果發現蜂巢的所在要立即避開或繞路,更不可在其警戒範圍內宿營。

避免招惹虎頭蜂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擦香水及不在蜂巢附近宿營或炊煮烤肉,登山要帶帽子及穿淡色的衣服。如果是虎頭蜂巢,警戒蜂一般都有二隻,當牠警告無效後,會對某一隊員發動攻擊。如果必需通過,則應戴起防蜂網罩,沒網罩者以衣物包護頭部與手肘,低身朝順風處走避或靜靜的大步儘速通過。

虎頭蜂以秋天蜂群攻擊性最強,對於警戒蜂緊迫隊員的來回飛繞,甚或有人被叮咬也不可反擊,否則牠會釋放危險訊息,蜂群一聞到訊息便傾巢而出,那時全隊的人員恐都難免被蜂群圍攻。

不幸遭蜂攻擊時,可先用鑷子、小刀、細針、厚紙片、髮夾、或指甲等仔細將毒針剔除後,再擠出傷口的毒血,再清洗傷口。處理毒針時要注意勿擠壓到蜂針之毒囊,以避免蜂毒在體內擴散。

蜂毒具有的危險性可分內外兩方面來說講,一是被針螫的外在部位會發生患處腫脹、奇癢或刺痛發熱,如螫在眼、耳、喉部則較嚴重;如有過敏體質者,會連帶引起過敏反應。

蜂毒的成份可能引起頭部暈眩、腹瀉、嘔吐、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失去知覺、昏睡、肌肉痙攣、休克等,有心臟病或氣喘疾病者就有喪命的危險。而受毒的反應與個人的體質也會影響反應程度。如傷者已發生休克、嘔吐、呼吸困難等現象,要解放緊繃衣飾並注意保持體溫儘快送醫。 

關於虎頭蜂

虎頭蜂的社會階層主要有三級,最高層是一隻蜂后,每天不停的產卵;第二層是雄蜂,幾隻雄蜂的任務是負責與蜂后交配,使蜂后可以產下雄蜂或另一批蜂后;最下層則是數量龐大的工蜂,全是蜂后未交配受精產下的雌蜂,牠們體內輸卵管退化為蜂針,所以沒有生殖能力。工蜂的任務最早是清潔蜂巢,接著飼育幼蟲,然後是構築蜂巢以及守衛巡邏,與外出採食。 

毒蛇咬傷

台灣在2000公尺以上的山區,隨著海拔增加便愈少有蛇類出沒。在3000公尺以上便少有碰上毒蛇的機會。在台灣常見毒蛇有六種三大類:1.出血性:百步蛇、龜殼花、青竹絲。2.神經毒:雨傘節、眼鏡蛇。3.混合毒:鎖鏈蛇。

被毒蛇的咬傷的種類辨識:

1.出血性:是傷口有二個明顯的毒牙痕在小牙痕的二側,或者只有二個毒牙痕。一般出血性毒牙痕在小牙痕的前端。傷口會局部疼痛,腫脹曼延併持續出血,皮膚先呈青褐色再轉黑褐色。由於血球被破壞患者會口渴、頭痛、發冷、嘴唇牙齦出血。

2.神經毒:傷口有二個明顯的毒牙痕在小牙痕的前端,或者只有二個毒牙痕。神經性毒牙痕在小牙痕的兩側且較小而淺。傷口不很痛,擠壓時有腫脹感,患者有頭痛、頭昏、視聽力退化、肌肉痙攣、精神紊亂、呼吸困難、口流唾液、發燒、發冷、噁心、嘔吐、嚴重者會休克死亡。

被毒蛇咬傷時,切莫驚慌先辨別毒蛇種類。讓患者安靜,傷肢低於心臟,不要用口吸毒液,更不可用刀具劃開傷口。因肢體會慢慢腫脹,所以先除去戒指、手錶等,再以彈性繃帶或手巾給與壓迫性的包紮,但不可用冷敷或止血帶企圖阻止血液回流,那會造成組織壞死。也不可讓患者喝有刺激性或含有酒精成份的飲料。

聯絡中毒中心或有毒蛇血清的醫院,併儘速送醫。如果能於四小時內注射毒蛇血清,一般效果都很好。 

腳長水泡

水泡的形成原因有:1.平時少登山。2.穿新鞋或鞋子不合身。3.鞋帶沒綁好。4.襪子太薄或沒穿好。

一旦水泡形成,就必需做引流以減少疼痛,如果次日還有行程,更不可想撐到營地再說。水泡的處置方法是,先消毒患部及針線,如果沒有消毒劑可以用綠油精順著針往下流過線消毒。消毒後拿針線直接穿透水泡,當針另一端抽出時,要把一小段線留在水泡二頭,這樣便可引流水泡內汁液。但處理引流時,不可把水泡皮掀開或扯除,以免造成感染及劇痛,只要拿透氣膠帶纏繞患部,藉以降低行走時患部的摩擦即可。

到了宿營地記得要把透氣膠帶拆下,讓患處通風,到次日出發前,記得要再纏繞上新的透氣膠帶。 

簡介高山症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曾配合慈濟醫院在合歡山做過研究,一個正常人到了合歡山後血液中的含氧量便會降到剩下八十八%,到了晚上含氧量便會再降到八十六%。所以合歡山一個過年假期,便有一百多人因高山症需要尋求醫務協助。而在玉山的排雲山莊,平均每三千人便有一個人需要直昇機救援。偏偏高山症在今天,仍沒有絕對有效治療或可做預防的藥物,所以高山症在目前,仍是登山界的大困擾。

高山症,依症狀發作時間可分為「輕度的高山症」與「重度急性高山症)」二種。而按照影響部位,又可細分為「急性肺水腫」與「急性腦水腫」。

輕度的高山症症狀:初期症狀與喝酒宿醉或感冒非常相類似,人會有很平常的頭痛、失眠、頭暈、食慾不振、耳鳴、噁心、肢體週邊水腫及全身倦怠等。一般來說,有了輕度高山症症狀的人,都不需急著在夜間摸黑護送下山。但全隊卻必需時時注意患者症狀,如果在半夜裡更趨嚴重,或已轉成重度高山症時,就需連夜聯絡救援,併準備天一亮便護送下山。

重度急性高山症症狀:重度高山症的症狀,它除了含有輕度高山症的一些相同的症狀外,還包括嘔吐、無法緩解的頭痛、休息時氣短、不能行走,智力下降以及排尿減少等症狀。更可能即使服用藥物也不能緩合嚴重的頭痛,噁心與嘔吐。接著便是患者開始急遽的虛弱和疲憊、氣短、失調、發紺(四肢腫脹、嘴唇發紫)、連休息時都呼吸困難,甚或難以正常表達意識行為。不過這個階段的患者,仍能自行走動。所以這個時候便是從患者機能判斷,最後一個下撤時機,如果天候許可,便需立即安排下撤。

急性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的原因是由於肺部積水,血漿液體滲入了肺泡,使得肺泡與肺微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速率過低。情況嚴重時血流中的含氧量降低,從而引發黃萎病,消弱大腦功能甚至死亡。高山肺水腫,較易發生於男性,如不即時送醫治療,其死亡率可達44%。一般它發生於登高山24~72小時內,而以第二個晚上最常發生。

急性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的原因是因缺氧,使得腦血管擴張、腦血流量增、腦微血管靜水壓增加,使得腦部的液體過多而腫脹,進而造成腦內壓上升(IICP)。最後,還可能腦內的hernia(疝氣)。病理變化非常類似高血壓病變(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發作時可在12小時內,由輕度高山病演變為嚴重的高山腦水腫,它常合併急性肺水腫、高山視網膜病變等。急性腦水腫典型的症狀是嚴重頭痛(頭痛常會因走路、用力或平躺時加重),噁心、嘔吐、步履蹣跚、行動失調、喪失方位感、喪失記憶,出現幻覺、意識混亂、行為異常、虛弱、意識昏迷、以至於慢慢死亡。

雖然高山症處理不好就會要人命,但話講回來高山症一點都不可怕,就只怕帶隊的嚮導沒有妥適的處理。由於高山症成因與預防之道,相關的專業層面很大,故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官方網站上,會定期更新一篇長達萬餘言,由葉志成整理專論高山症的專題文章,可供大家參考。 

中暑

在高山活動最常碰到的除了高山症之外,就是屬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等了。而這三種彼此間有些類似但卻不相同,故分別逐一探討。

中暑發作較突然,由於大氣溫度過高且有乾而熱的風,體溫調節中樞失常,無法控制體溫,汗腺失去排汗功能,以致不能散熱,中署死亡率相當高。

中暑的症狀是1.患者體溫高達攝氏41度或甚或更高。2.皮膚乾而發紅,可能曾經有出汗。3.脈搏快而強,逐漸轉為快而弱。4.可能有躁動、抽搐、意識喪失呈現僵便現象,隨即可昏迷不醒。

中暑的處置方式:1.將患者送至陰涼處,解開束縛衣物,墊高頭肩部仰臥休息。2.儘快降低傷患之體溫,可用毛巾等浸冷水拍拭身體,使體溫降到攝式38度脈搏每分鐘100次以下。3.如清醒可供給含有鹽份的水或運動飲料,不可給酒或刺激性的飲料。4. 注意患者狀況做後續的處理,必要時下撤或請求支援送醫。

中暑的預防方式:1.行程儘量避免中午在太陽下趕行程。2.炎熱天在山林活動要載寬緣的帽子,穿著淡顏色的衣服。3.登山活動中如果出汗太多,應補足水份與鹽份。4.在大太陽下行走,如果水源充足,可以把毛巾或帽子泡水弄濕幫助散熱。 

熱衰竭

在夏季登山活動中,由於活動劇烈、體力消耗很大,有些體質較弱的登山朋友,由於水份補充不足,若未能適時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和鹽份時,便比較容易發生熱衰竭。

熱衰竭的主要徵狀為:1.大量出汗但一般體溫卻會正常或略低,只有少數會稍微升高。2.臉色蒼白,皮膚濕冷。3.脈搏快而弱。4.感覺精疲力盡、煩躁不安、頭痛,嚴重時會暈眩或噁心,很少會有失去知覺現象。但有可能會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腹瀉、嘔吐或體溫下降等。

熱衰竭的處置方式:1. 將患者送至陰涼處,平躺、腳部墊高休息。2.注意保暖並供給含有鹽份的水或運動飲料。3.視患者狀況做後續的處理,並要時下撤或請求支援送醫。

熱衰竭的預防方式:大致與中暑相同。主要是活動中要注意身體通風,出汗過多時,要適時補充水份與流失的鹽份。 

熱痙攣&抽筋

熱痙攣的發生原因是,在高溫下活動,因出汗過多致使體內電解質尤其氯化鈉流生過多,造成隨意肌的痛性痙攣,就是俗稱的抽筋,常發生於腹部和四肢部位。

抽筋好發於重養生的人身上,尤其是平時飲食主張少鹽或吃低鈉鹽的人。抽筋它是隨意肌不自主的收縮僵直,引起劇烈疼痛並失去自主運動功能的症狀。促發抽筋的原因有肌肉疲勞、局部低溫、電解質流失及突然用力的肌肉運動。

抽筋的前奏是腿部(大腿或小腿)肌肉會有輕微僵硬的不適感,此時可請隊友或自己將手掌微握,適當的搥擊患處,促使該部位肌肉放鬆,然後以手指按摩、清揉,促進其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然後補充電解質(如運動飲料或微量鹽水)或吃酸梅,酸梅最好持續在口中唅一段時間,便可預防抽筋的發生。

如果是隨隊繼續前進,這招是沒用的。接著便是患處筋肉開始繃緊,和略帶僵直的陣痛。這時的處置之道是,應通知嚮導讓全隊做一次大休息,或者派專人照料,以能安全走到營地為原則,讓患者放慢行進速度。

第一次抽筋一般都會在突然用力,再把腳縮起來的一剎那間產生,起初每走一步,提腳時都會有一陣肌肉緊縮的感覺、或局部痙攣僵直抽痛。這時不可勉強繼續行走,因為若再繼續走,接著會在十至廿分鐘後再一次發生,而且時間一次比一次密集,狀況一次比一次嚴重,到最後痛到無法行走。此時應該先座下來,但千萬不要強拉,或彎曲其患處,應以大拇指以慢慢加力方式,按壓痛點及痛點附近的肌肉,接著輕輕搥打患部施行按摩,再將患處墊高數分鐘。

一般這種抽筋當您休息一下後便會緩和。當第二次抽筋時,已經發生甚或不能行走了時,應即刻覓地慢慢坐下或平躺休息(馬上座下,患處會一下子再緊縮產生嚴重抽痛),這時切記不可再用力按摩患處。如果有帶爐具可以為患者煮一碗熱水,加上二茶匙的食鹽再補上二顆酸梅,讓患者喝下去,才做一些讓肌肉鬆弛的動作。

處置抽筋的方法有:

1.大腿抽筋時,坐在地上將膝蓋彎曲,二手抱著小腿往內縮,讓膝蓋靠向自己胸部。

2.小腿抽筋時,坐在地上把腿平放在地上,再伸手把腳板適度的向上扳。

3.不可在患處施壓力或大力按摩,儘速補充有鹽份的水或運動飲料。

如果帶有止痛藥(如普拿疼、百服靈)可以適度的給患者服用。經過這種處置,患者一般都會在廿分鐘後恢復體能,可以在沒有負重的狀況下自己行走,還能跟上隊伍。但到營地後記得要擦一些疏緩肌肉的藥劑,多吃高熱量的食物。翌日要特別考核,必要時禁止做再次登高的行程。 

在山中睡不著怎麼辦?

在山中會睡不著,我想應該是您的心靈捨不得這靜夜良辰,所以不需藉助安眠藥強姦自己的靈魂?只要您躺著仔聽傾聽,便會聽到大自然發出的天籟之聲,我建議您試著憶想以下情境「試想混沌之初,只有大自然是樂師,人生幾時方能讓這種亙古的樂聲浸淫心靈深處?再思人生處處有青田,少睡一點即能讓這絲禪意沾滿自己靈魂的每一扇窗、也驅逐了心中的需慾…。」

朋友們!就讓心靈徜徉在寧靜的山中自省,我想您很快便會睡著了。如果您覺得缺乏慧根還是睡不覺,怎麼辦?那您也可以換個方式,試著想心愛的人!試想下期彩卷買幾號!試想怎麼讓自己更有錢!…但當妳想好一個段落後,切不要隨需慾再轉變想要另一個主題(這樣會陷入永無止境的冥想,更睡不著!)。這時您該把自己的腦力定位在腦海中一個點,例如剛剛想那個主題中的一個人或一張彩卷上……,一般您會在個時候睡著。如果還控制不了自己,您的靈魂又帶著您飛向另一個主題或世界呢?那也沒關係,你就再一次隨它翻攪,只要記得一段時間後,再把自己的思緒定位在腦海主題中一個點,重新入睡。

如果失眠嚴重已經對登山活動產生明顯的影響,便可以考慮服用安眠藥。但安眠藥會影響細緻的活動與反應能力,要注意服用時機,如果距再出發或開車的時間,已經不足讓藥效退除,便不可以服用安眠藥。還有些人服用安眠藥後,翌日會有宿醉或頭暈等不適現象,所以從沒服用過的人,最好不要在高山上第一次服用安眠藥,更不可以吃安眠藥後再喝酒。

不論何種安眠藥都有抑制呼吸的現象,所以如果是處在有可能發生高山症的高度,或者自己可能會有高山症的人,絕對不可以使用安眠藥,否則如果因而誘發高山症,便不只是單純的睡不著間題了。 

失溫的預防與處置

在高山活動時全年的夜間幾乎無可避免碰上低溫,若再加上潮濕、寒風等若疏於保護時失溫便是人類的一大致命傷。

失溫甚或會讓受傷者、施救者更陷於絕境。人的体溫以傳導、對流、輻射及蒸發等途徑散失到週邊的環境中,當人的体溫流失到一定程度後,便會發生失溫狀態,而引起顫抖生理會產生發抖、心搏、代謝加快、監毛肌收縮代償現象來增加體內的熱量。然而一旦体溫散失到超過代償極限,人便會開始体能不佳 、飢餓或脫水。而有飲酒或患有疾病或外傷的人,更是失溫的高危險群。

防止失溫的對策:

(一)阻斷体溫的的散失/例如穿排汗衣將汗水引出減少衣服溼透、或穿羊毛羽絨聚酯纖維的衣服阻斷空氣對流、或穿防水透氣外套隔絕寒風也避免內層衣物潮濕而失去隔熱效果。(水的導熱率是空氣中的25倍,水吸熱速度是空氣的3600倍,若人體長時間暴露在水中,人體的體溫便會馬上流失。)

(二)隨時補充能量/行進中口含巧克力、糖果,歇息時喝熱飲或食物。在雪地更容易感到口渴,要喝熱飲,不可拿冰或雪來吃,因為冰雪溶化時更大量吸收熱量。酒精會使人血管擴張造成溫暖的假象,在失溫的環境不可以飲酒取暖。

失溫的分類:1.輕度(34~36℃)/覺得冷、發抖、皮膚有麻木感、精續動作不協調、步伐蹣跚、輕微意識混亂。2.中度(30~33.9℃)/大動作失調、常常跌倒或走不動、心智遲緩或混亂。3.重度(<30℃)/顫抖停止、昏迷或半昏迷、四肢僵硬、心搏或呼吸不規則、心跳停止、死亡。

他人觀查失溫的症狀:動作笨拙、步伐緩慢、容易跌倒、說話不清楚、健忘、判斷力差、幻覺、皮膚發紺腫脹、睡孔放大、心跳呼吸變慢、對環境失去反應,可能失去知覺。

本人觀查失溫的症狀:激烈發抖、肌肉僵直、疲倦、感覺很冷及麻木、動作笨拙、空易跌倒、話說不清楚、不易辨識方向、心跳減弱不規則。

失溫的處置方法:

失溫是要靠預防的。如果來不及在風雨來臨前脫離山區或到達避難所,就要立刻尋求掩蔽處緊急紮營,並且對外救援。其處置建議為:

(一)給予熱食,如果失溫者不會嘔吐及吞嚥能力無損,可以讓他喝點流質,然後再吃一點有糖分的食物。在高山上如果能供應溫熱的飲料物當然好,但若不適生火或只是輕微失溫的情況下,溫熱飲料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供應流質即可。

(二)換掉溼衣服,如果沒有乾衣服?則把雨衣穿在溼衣服的裡面。

(三)靠外力回溫,例如熱水或暖暖包或升火等,但是應注意重度患者「烤火」會造成酸性血液回流引起致命的心律不整。必要時也可以靠隊友以身體直接接觸,讓他暖和過來。

(四)嚴重的失溫如果患者己昏迷,除了邊做回溫動作之外,應立刻聯絡送醫。失溫的病人必須小心搬移,以免無意間讓大量的冷血從表皮的循環回流到心臟,這可能會導致另一個問題:心律失調。突然加溫而休克也是另一種危險。

嚴重的失溫的病人看來可能有如死去一般,你絕對不能放棄救治他的努力,除非病人在施行顯然正確的心肺復甦術之後依然沒有生命跡象,而且身體「變熱」了。要記住那句老話:「人除非身體溫熱而死亡,否則就是沒死。」恢復體溫的工作要謹慎為之,並且視狀況需要,同時或按著施行心肺復甦術或協助換氣。

和中暑一樣,嚴重失溫的病人,即使核心器官的溫度回復正常後,還是必須時時觀察,因為身體調節溫度的機能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並不穩定。

凍傷處置:1.提供衣物覆蓋凍傷部位。2.儘量將傷患移至室內,或離開寒冷環境。3.給患者喝熱糖水,不可喝茶、咖啡或酒。4.將患處浸入溫水內,並持水溫在37℃~40.5℃之間。若無溫水則用柔軟衣物將患處包裹起來。5.不要搓揉涷傷部位,以免引起壞死。6.不要讓患處靠近火爐或火源。7.不要弄破水泡。8.已回溫者鼓勵多活動患處,運送傷患應用覆蓋患處,同時加以墊高。 

我需要救援,怎麼求救?

在深山中,當需要救援時,常會碰到的困難是沒帶無線電?行動電話不通?或者叫「飛機」機不來?總有著一堆的「?號」與不確定。而漫長的等待中,該做些什麼工作?首先應該是「把救援訊息(包含人、事、地、物,也就是我在那裡?需要什麼?能撐多久?)傳送出去。」

目前持有證照的嚮導員,有80%都沒有辦法把正確的地圖座標報出去。更何況直昇機使用的座標與登山圖的座標不同。目前最好的是使用GPS,即使是不具專業的人,還是可以把座標傳出去。

如果您沒有地圖也沒有專業嚮導員隨隊,還是直接以口語描述自己要從那裡?走向座山?現在大約在山中的?位置傳出去。一般的山難搜救單位自會處理。

傳送訊號可使用行動電話打110、119、搜救中心0800077795或者112(只要TELL有一格訊號便可使用)。

至於無線電最好聯絡上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這個協會使用145.20頻率。他們是國內最具有山難搜救能力的專業團体(比消防局更專業)。他們北中南區的先峰小組,平時都待命中,在受理申請二個小時內便可整裝完畢上山。

如果當您無法用行動電話,而使用145.20頻率呼叫都沒人回應時,您需藉助無線掃描來找到空中的香腸族,他們會很熱心的幫您把求救訊再轉給救難單位。而且他們都會在這個時候,充當您與救助單位間的聯絡中繼站。 

叫「飛機」機不來怎麼辦?

如果您已經把求救訊息傳出去了。接下來就是處置等待救援者,這時切不可以用「聯絡上了,大家安心等待!」。因為飛機會因天候不能起飛!飛機會在天上找不到您們!而患者就常常這樣等待中,把命掛在山上。

所以處置的第二要務便是「多少人留下來?在那裡過夜?怎麼選定、指引飛機看到待援者?」。

而接續的第三要務就是,「假設沒有救援?大家怎麼讓患者維持生命。」以及「其它的人怎麼才能安然平安渡過?」

以上處置有的在本文中己交待,有的無關主題,所以僅在做提示後略過。 

直昇機吊運的配合措施

救難飛機使用的無線電頻率是配合任務地區來調整,照規定飛機需要與當地的消防單位聯繫。所以直昇機與一般登山界使用的無線電頻率是不會相通的。

當您聯絡上確定要靠直昇機救援時,您需準備下列地勤工作:

(一) 即定的停機坪:常會有人紮營,只需配合吊運時間清除帳蓬,與地上的大石塊即可。不要起火昇狼煙。

(二)不是停機坪的空地:1.視需要得起火昇狼煙抵達時,但非有必要不要做,因為直昇抵達時的強風可能使火勢失控。2.準備反光板(最好的是鋁泊睡墊)。3.清除降落點直昇機旋翼範圍內影響吊掛的樹枝,併清除地上會襲捲的物品。

(三)能確定吊運時間者,依其時間。不能確定者,在直昇機第一次低空通過做側風時,把傷患送到吊運點附近的樹叢裡。如果附近沒有樹叢,一定得遠離吊運點避開旋翼處。傷患一直到送上飛機前都需有專人妥善照料(包含給藥),決不可疏忽讓患者失溫。

(四)聽到直昇機抵達時,應集中所有人揮動明顯的衣物引起直昇機注意。直昇機確定位置後,會先低空飛過隆落點,觀察地形、測量風向風速再離場盤旋一圈再回來。這段時間應儘速搬運傷者就位,如有昇狼煙應儘速把餘火處理掉。

(五)直昇機進場時,除留有經驗1人著紅色外套,以雙手指揮真昇機降落外,餘所有人都該就地找樹叢蹲下來掩護以策安全。指揮真昇機者站立的位置,則是機頭前方,如果沒有專業人員則讓直昇機自行判斷,不要自做聰明。

(六)直昇機降落時,風力都非常大,而且危險。一般一個重裝背包,如果放在平地上,一定會被吹走。所以傷患的被褥與衣物一定要確實固定。

(七)直昇機吊運分成著地載運與空中吊運二種。一搬飛機上都會有一人下來,這時只要配合他們的指揮幫忙搬運傷者即可。而飛高山的雙旋翼直昇機都可以讓一名同伴隨行照護,故需事先找好,而傷者與照護者的背包也可隨同登機。 

我的家人在山上需要救助時,怎麼做?

您即然知道需要救援,表示山上的人可以聯絡上救難單位。您只要把重責大任交給國家搜助中心所指揮的所有單位與民間救助團體。斷然不可自己找來不具專業者,或自以為體能很行的單位或個人上山。這樣搜救效能才會提昇,更可減少發生第二次山難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釣叟貝殼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