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裝備與技巧〉資料整理 葉志成─版本2015年8月

  前言

  登山攜行的裝備是確保登山安全的重要課題,嚴重時甚或攸關生死;而登山裝備的使用技巧,更是提昇效能的智慧。本文我們將引導想初登高山者,怎麼從琳瑯滿目的店家中選購適用的裝備,進而再指導您有效的使用這些裝備。

  本文目前提供的參考資料有「登山杖的使用」「登山背包」「帳篷」「睡袋與睡墊」「登山爐」「登山通訊與地圖」等,至於〈登山鞋〉〈天候vs衣著〉資訊,則另有專章討論。

※ ※ ※       ※ ※ ※       ※ ※ ※

  登山裝備分成「團體裝備」「個人裝備」「雪地裝備」茲分類簡述如下:

  團體裝備:指北針、地圖、GPS、帳篷、營燈、鍋具、燃料、瓦斯/汽化爐、登山繩、吊帶勾環、擋風板、水袋、糧食/備量、急救求生用品、通訊器材及方便的鏟子…等。

  雪地裝備:冰爪、護目鏡、護唇膏、防晒油、保溫瓶、登山杖、睡袋、充氣睡壂、雪地帳糧食、露宿袋、背包、雪鞋(雙重靴)等。

  個人裝備,則又細分為「必備裝備」「選備裝備」和「攻頂輕裝」三種,其細項視需求,當然也會與團體裝備和雪地裝備重疊。在以下的分類中,必備裝備一樣都不少;而選備裝備則自行視需求攜帶。

  〈必備裝備〉

  大或中背包┼背包套。頭燈+電池。擦汗毛巾。

  白天遮陽帽。夜間禦寒帽。防寒手套。雨衣(有防水衣者免),雨褲(有防水褲者免)。

  衣服4層由外往內,禦寒外套、中層衣、保暖內衣,排汗衫。

  褲子,保暖1條,走路1條。內褲。

  碗、筷。水壼,熱水瓶。

  衛生紙(濕紙巾)。個人垃圾袋。個人藥品。

  登山杖。登山專用鞋,襪子2雙。

  〈選備裝備〉自行視需求攜帶

  盥洗用具。牙籤(線)。防曬、護膚品。枕頭袋。護膝。

  腰包。口罩。太陽眼鏡。哨子。紙筆。電話。照相機。器材電池。吉祥物。

  個人品味食材指:維它命。水果。酸梅。運動飲料。糖果。餅乾。茶葉。咖啡。老酒。

  〈攻頂輕裝〉已列在必備裝備中者,就不要重複。

  中背包或小背包┼背包套。頭燈+電池。擦汗毛巾。

  白天遮陽帽。冬天加防寒帽與手套。

  雨衣(有防水衣者免),雨褲(有防水褲者免)。

  衣服視天氣自行帶備用,約10~20℃之間。

  水壼或熱水瓶。

  衛生紙(濕紙巾)。個人垃圾袋。個人藥品。

  登山杖。

  以上只是簡單的分類,在此建議每人都要有自己的裝備表。因為有些裝備的歸屬是重疊的,比如說當今GPS因價廉已是個人裝備;而常登山的人幾乎都露宿袋隨身,再者,有些人會因護身符沒帶,就沒安全感。

  所以基於個人的喜好,每個人的裝備表都是不一樣的。在此強烈的建議,您該自行擬定一份專屬於自已的裝備表。

  當您要上山時,如果是生手請於2-3日前先把專屬於自已的裝備表印出來,逐一檢視如有缺件的,便於次日添採購齊全。

  到了出發前一晚,再把背包拿出來,按照裝備表,每放進一樣就劃掉一項。當您劃完後,就可背包上肩集合囉!

  接下來,茲從上列裝備中,把重要的臚列出來詳加說明。

※ ※ ※       ※ ※ ※       ※ ※ ※

  〈登山杖選購與使用〉

  登山杖並沒有唯一的操作方法,只要視個人習慣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就是您的最好方法。

  使用登山手杖的作用,是靠手臂來分攤、減輕原應由雙腳承受的重量。手杖若被正常使用,每一步路可幫腳節省7~10公斤的壓力,不但增加爬坡能力,還可減輕膝蓋的負擔,讓使用者走更遠的路,而在通過碎石坡與橫渡溪流,登山杖更可加身體的穩定性。

  登山手杖的使用方法

  手腕穿過腕帶時不是直接從腕帶上方伸進去抓住把手。而是把腕帶拿起來,從腕帶的下方穿入,再將帶子壓在我們的手掌之中,然後把手掌以U字型輕輕的抓住登山杖握把。

  登山時手臂往前將登山杖置於身體前方,利用登山杖支撐身體往上,來減輕腿部爬升的壓力。

  平地及緩坡,右手臂在左手向前同時順勢將登山杖往前帶,但是杖尖不要超前身體太遠。手指不需太用力,僅需輕鬆的能提起並控制登山杖的方向即可。

  使用手杖的要領是配合腳步把身體的重量,平均的攤在手掌與腕帶上。

  下坡時衝擊力比較大,更要利用登山杖來減輕腿部的負荷。登山杖的位置放在身體前面,而且要比前腳先著地,才能達到分擔力量的效果。至於登山杖要放多遠的位置,要靠自己感覺與習慣。若是腿部有受傷,那登山杖要放在受傷那條腿同一邊的外側,藉著手杖來協助支撐身體的重量。

  登山杖並不是沒有缺點,最明顯的不方便是:你沒有辦法空出手來做其的事情,而在密箭竹林與矮樹叢中更會受影響而顯不方便。當需用手去攀扶岩石或拉繩索時,您只需把手掌放開手杖,讓手上的腕帶拖著手杖走,便不會影響雙手的運用。而在攀爬岩壁時,手杖更會是一種不方便的負擔,這時應該把手杖收起來放在背包上。

  登山杖調整

  登山杖最強韌的狀態是三節長度平均相當。不要只延伸其中一節,更不能超出警戒刻度,不正常使用會造成彎曲變形。

  調整長度時先將登山杖全部轉鬆,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為支點,將前臂抬起至與上臂成90度,最後將登山杖全部鎖緊。不論那一節都不可以露出警戒刻度。

  登山杖與地形

  郊山健行:喜歡就好,以能協助負擔腳部負量或穩定重心者,都可以。

  中級山:視地形自行做選擇。但仍建議以「登山杖」為宜。

  高山:務必使用登山杖,使用一支或二支?自行視習慣與方便性決定。

  雪地:同高山杖。其不同點在防陷膠片較大,可防陷入雪地裡。

  選購登山杖技巧:

  廠牌:多比較規格。

  材質:杖身一定要鋁合金,及鎢鋼杖尖。纖維者,不能承受重量,是老人家走路用的。鎢鋼杖尖杵在岩石上可止滑。

  型式:登山指定三節式。四節沒必要。市售有做二節,細小,給小孩子用的,不能買。另有三節特短型,是給不高女生用的,不要買。

  長度:全縮約於70cm以下。有效(指警告線不外露)全長需於135 cm以上。

  鎖扣:指定旋轉鎖緊。目前在流行的快扣式很不實用,易滑縮無法承受重量。德國名牌標榜可承受140公斤的重量。

  握把材質:選擇橡膠。不要選擇軟木塞,或華麗的泡綿,即易裂損也會污損。登山杖在歐洲有左、右手之分。

  握把型式:選擇傳統式如附圖。登山不要選購L型或T型,那是適合老人家用的。

  腕帶:唯一選擇就是尼龍材質。圖舒適選有軟皮者,用久會發臭或脫皮難看。

  避震:市售分「有避震」「沒避震」二種。登山杖就是要確保。吸震說,對人體效果(助益)不大。

  附加功能:有的登山杖可在頂端,裝照相機,充三角架使用。

  登山杖保養

  登山家後,如果被水淋濕,建議把登山杖鬆轉再完全分開,先做清潔再擦乾,不要使用潤滑劑,只要將登山仗放置通風良好的地方。

  出門前先檢查性能,使用前及使用中都要注意是否有鬆脫或故障。如有故障就停用,拿回原購商家,一般都可以維修或更換損壞的零件。

  另類醒思

  有一派登山研究者指出,登山杖在國外用在健走消耗體力之用。故登山杖的使用雖能減輕腳的負擔,但體力的總體消耗也比較大。

  而台灣高山地形起伏很大,使用登山杖經過峭壁時會讓人手忙腳亂,反而易生危險。以台灣的登山環境,並不適合拿二支。

※ ※ ※       ※ ※ ※       ※ ※ ※

  〈登山背包〉

  在過往,幾乎所有登山裝備製造廠商,都只注意到男性登山者的需求,而忽略了女性跟男性在身體構造上有所不同。導致女性必須使用依據男性條件而設計的裝備。直到最近,才有廠商推出適合女性使用的登山背包。

  有些女性可以使用標準形式的背包,但仍然不少女性的身體條件,無法適應背包太長、或者調整系統太短,無法將背包調整到適合自己的身材。我們建議選購背包時可從肩帶、腰帶和護墊等的可調整程度,做為購買的依據。

  重要的是,背包一定要試背,而且背包內要加重量,才能達到試背的效果。只要背起來覺得舒服,能夠減輕使用者的負擔,就是好裝備。

  登山背包的選擇

  背包式樣有二種,以前有外架式,現多為內架式。外架式背包的設計重心大約在肩部或肩部以上;而內架式背包的重心稍低,大約在肩部與臀部之間。

  目前除了舊有習慣外,外架式幾乎沒有人在用,但其價錢便宜,容量大,取物方便,現今仍是縱走者與嚮導的最愛。

  登山背包尺寸是以容量(公升)來計算。一般hiking(郊山,中級山)多採30-40LE即可。trekking(百岳3-4天)採用55-75 LE即可。himalaya(縱走6-7天以上)以80 LE以上為宜。

  近年來登山界推行輕量化,所以廠商又推出重量在1公斤以下的超輕背包。這種背包並不適合初學者使用。背包之所以會變輕,就是使用輕薄的材質,若超過背包的負荷上限,很容易損壞,而且省去背負系統,也不適合初學登山的人。

  選購背包時,也不要越大越好,大背包是為了背負更大的重量,所以有厚布料與複雜的背負系統,本身的空重也愈重。

  時下廠商推出很多輕量化背包,但登山輕量化,最先要先思考減少食物夠吃就好,接著是裝備實用最好,最後才是更換輕量化背包。即然背包的選擇,是輕量化的最後步驟。所以必須先依自己的登山習慣,測知自己所要攜帶裝備的重量,才能依此選擇合適的背包。

  在選擇背包時,最重要的是先看背負系統,接著看它的外觀、功能及車縫是否牢固,再來就是考量空重。千萬別為了重量,而買到一個簡單的布袋。

  但市場還真的這種背包,它只適合登山老手,只有懂得利用背負的物品去撐起背包的樣子,一般初學者千萬不要買它。

  背包好不好揹,關鍵在於背負系統。每個人的背長不同,所以能搭配身材的背包尺寸也會不同。有些背負系統功能完善,自會增重量。但有些一符合就永不調整的,比如人的背長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建議選購背長已經客製化的,這種背包大致會分為S(短背長)、R(標準)及L(長背長)。只要找到合適自己好揹的背包就對了。

  背包打包的正確觀念

  將較輕的睡袋衣服等置於背包的底層,而最重物品置於緊靠背部的位置,這位置稱為重物區,並要注意左右平衡。

  重物區的位置,又分高重心和低重心兩種。一般健行或走在輕鬆平坦的山徑或上坡路段時,要使用高重心的裝填法;而技術性攀登,或崎嶇危險的路徑及長程下坡時,則適合使用低重心裝填法。低重心法所指的位置,就是指靠近後腰部位。

  除此原則外,每個人都該建立專屬自己的裝填習慣,這樣即使摸黑也能在背包中摸出想要的東西。比如說碗筷放那裡?藥品放裡那裡?都要有固定習慣,否則在山上常常想拿時就是偏偏找不到,結果把背包全都倒出來,好不容易找到時,別人已經睡著了。

  在這裡提供您一個好方法,就是背包裡放2個不同顏色的小號的洗衣網袋。一個裝與吃飯有關的碗筷、紙巾、藥品、牙膏、咖啡、茶葉等。另一個裝路上要用的頭燈、行動糧、糖果、防曬油、哨子等。也就是把營地要用的小東西集中在一起;另行進間路上要用的則小東西全集中在另一袋。網袋的好處是質輕一眼可見,即方便拿又不會丟。

  背包裡不能弄濕的東西包含睡袋,一定要用塑膠袋包好。有些人用一個塑膠袋直接套在背包裡,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技巧是按用途分類分裝,比如不見得會用到的備用衣物單獨裝一袋,放在較下層。而一到營地一定得換下濕衣服,那麼營地要穿的衣服、中層衣、保暖帽就裝成一包,拉出來全都有了。

  背包該多重?

  以下參考數據是以現今市售中等以上等級的登山裝備來做分析:

  一般登百岳重裝行程,每個人的基本背包重量約為11~14公斤。這包含個人衣物、一天量的飲水,行動糧、睡袋及一些私人物品。一般言在11KG是頂尖行家,超過15KG的該檢討減重。

  登山一天的公糧約在1.0~1.5KG,隨著天數累計。假設您想參加五天的登山行程,那嚮導最少會分配給您5KG的公糧。這還不包括公水,如果營地沒水,一般每個人都得再多背1.5~2KG的公水,而要背公水就代表要背您自已次一日的私水,自己要喝的私水夏天約需2000CC=2KG。

  用實例來講,如果您有中等以上等級的裝備,而想參加一趟不用背帳篷,也不需背公水的行程,那你的背包總重該是多重呢?

3天/13(基本重)+3(公糧)=16公斤。

5天/13(基本重)+5(公糧)+1.2(四人帳/3)=19.2公斤以上,因為5天行程都會帶帳篷。

  縱走/基本重一般都約在15KG+公糧重。正常值最好不要超過25KG,否則會傷損腳力。

  以上重量僅供參考,但不含專業相機或錄影設備。初學者一般都會高於以上參考值;有經驗的或者嚮導級都會低於參考值。如果您打包後,高於參考值太多的話,就應即請教專家幫你檢查裝備。

※ ※ ※       ※ ※ ※       ※ ※ ※

  〈帳篷〉

  目前個人(2人)帳(約1.5~2.6KG),除了縱走或自認健腳者外。儘量不要為了講求品味,自己背一個2人帳。

  四人帳(約3.5~4KG)是目前登山最適合的帳篷,號稱四人帳但只能睡三人。帳篷為期公允拆開來背是錯誤的,因為一個人遲到就搭不起來。最好由體健者來背,當然他就少背公糧,這樣他可以早到早把帳篷架起來。

  目前登山帳篷分成休閒帳、登山帳、雪地帳三種。登山不可帶休閒帳上山,冬天或風強的營地一定要帶雪地帳,否則帶錯了可能支架會因風大而斷裂。茲簡單按活動種類按以下方式帶帳蓬:

  登山健行:一般使用「休閒帳」,材質為一般布料,骨架為塑膠類,外帳抗水性普通。主張舒適性,樣式多元化;有的高度較高適合篷內站立。但不抗風、不抗豪雨,遇強風骨架會折斷。價格便宜,四人帳千元有找。

  中級山:視地形從「休閒帳」或「高山帳」中做選擇。

  高山:建議全程使用「高山帳」或「雪地帳」。「高山帳」材質為透氣布,骨架為金屬類,外帳抗水性佳。主張抗風與安全性,樣式單一,普遍以4人、2人為主。營帳高度較低可抗強風豪雨,但價位低者仍不完全透氣,天冷時帳內會積霧水。登山四人帳視品質,約為3~6千元。

  雪地:務必使用「雪地帳」。帳蓬材質為透氣布,骨架為金屬,抗風系數更高。主張高安全性,支架更堅韌可抗雪壓。完全透氣,帳內不會積霧水或結冰。價格高,四人帳視品牌,約為8千元以上。

※ ※ ※       ※ ※ ※       ※ ※ ※

  〈睡袋與睡墊〉

  睡袋的充填材料主要有純羽絨、人造纖維及棉質…等數種。保暖度最佳者首推生活在寒帶的水禽羽絨最佳,再來陸禽次之。而基本上動物羽毛分為絨羽、扇羽及翼羽三種,其中扇羽及翼羽屬支撐材,而絨羽才是真正具有保暖的功能。

  人造纖維的保暖力次於羽絨,但其具有抗潮溼及保養簡便的優點,人造纖維的種類繁多,以中空纖維及超細纖維較常用於高級睡袋。

  棉質睡袋具有價格便宜的優點,但僅適合在車子可到的低山露營時使用,登高山不要攜帶。

  在國內購買羽絨製品時,常可以看到標籤上標示著羽絨(DOWN)含量xx%。其所指的就是是絨羽的百分比。但如果直接強調是100%的純天然羽毛製品,這就有魚目混珠之嫌。

  在國外常以「單位重量的膨脹體積」作為羽毛製品良寙的指標,其單位為「立方英吋/盎司」,只要它能膨脹到那種程度就代表它有多少保暖力,所以它算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品質指標。

  除了應活動需求選擇材質外,還要考量羽絨的重量,畢竟質好也得量夠才行。目前坊間有售總重量在1.2KG以下的睡袋,這種睡袋主要的是羽絨重都在0.6~0.8KG之間,其在冬天或都在高山宿營者,是無法保暖的。所以購買時要注意標示,適用的溫度。想登高山的人,最好購買能適用於攝式零下5度以下的睡袋,如果在雪地登山更要另備露宿袋。

  適合台灣地區的睡袋:購買時要看羽絨的純重,總重量僅可供參考。以當前的科技,適合登台灣地區3000公尺以上高山的睡袋,其純羽絨淨重應該為:夏天500~800公克。冬天800公克以上。雪地1000公克以上。以1000公克純羽絨重來預估,睡袋總重約1.8公斤。

  在山上天氣常劇變,睡袋可能會有睡不暖或睡得太熱的情況,這時就該視狀況調節睡袋使用方法。當不夠暖時,應先戴上帽子,再加件保暖衣穿在身上。如果還不夠時,則可把備用的保暖物拿來塞在睡袋與您的身體之間。

  反之,睡袋太熱時,只好由睡袋的拉鏈來調節了,通常睡袋都有雙頭拉鏈,所以最好是把下部拉開讓腳通風透氣,而上半身卻仍有適度的保暖,這樣比較不易半夜著涼。

  配合使用露宿袋:可防水、可露宿,睡帳篷可防帳篷內的水氣沾溼睡袋。二者配合使用,睡袋的羽絨重量減一級;但二者合計總重,會多一點點。

  睡墊:晚上天冷時,都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冷流由地下竄入身體內,所以這睡墊的絕緣效果攸關睡袋的保暖力。目前睡墊材質常見的有錫箔睡墊、泡棉睡墊及充氣睡墊三種。錫箔睡墊既薄且輕但保暖力不夠;泡棉睡墊及充氣睡墊可以依其厚度適用於各種天候。一般而言充氣睡墊睡起來較舒服,但體積較大,而充氣睡墊被刺破漏氣之虞。

※ ※ ※       ※ ※ ※       ※ ※ ※

  〈登山爐〉

  登山爐的種類:

  「汽化爐」使用去漬油。火力旺,燃料便宜,體積重,但油路易阻塞,目幾乎沒有在使用。

  「瓦斯爐」品牌樣式多元化,火力視規格有差異性。視個人喜好選用,以穩定性高,重量輕、出力大為考量。

  「攻頂爐」以重量為選擇依據,適用於隨身攜帶,或供個人使用。縱走與橫斷者,每人都得帶一只充為戰備爐。

  登山爐攜行選擇:

  郊山健行:百無禁忌,市場多元化,採用您習慣的個性爐具即可。燃料以便宜為已足,用瓦斯瓶或瓦斯缶或把瓦斯桶載上山均可。

  中級山:視地形從與攜帶方便性,自行選擇。

  登高山:個人炊煮使用「攻頂爐」。團體依承受鍋子大小選擇。

  瓦斯分類:

  「去漬油」用之於汽化爐,目前甚少使用。

  「卡式瓦斯瓶」長條型,內容物為液化丁烷,淨質量230公克,用之於郊山或健行。

  「高山寒地瓦斯罐」內容物為混合丙丁烷液化石油氣,依產地又分成:

  “毆、美洲進口”或同級品,適用於3000M以上高山。

  “台灣製”適用於中級山,不適用於3200M以上高山。空瓶不要用來自行回充瓦斯。

  “韓國製”或同級品,適用於中級山或3200M以下高山。空瓶不要用來自行回充瓦斯“危險!”

  瓦斯罐連結爐頭的方式與效能:

  瓦斯罐與爐頭的連接分成「直接爐頭」「延接爐頭」二種。

  一罐淨質量230公克的「高山寒地瓦斯罐」用於「直接爐頭」,視氣溫與風耗一罐約可煮沸12~16公升的水。用於「延接爐頭」,視氣溫與風耗一罐約可煮沸11~15公升的水。

  假設人每天需喝2300cc的開水,那一個瓦斯罐即可供應1個人7一星期的開水。

  使用爐具注意事項:

  多人一起登山者,常見選同型2個或3個爐頭組合,當宿營時集中就能煮大鍋飯;攻頂時拆開變成一人一只戰備爐。但需注意下列事項:

  「三爐集火」炊煑者,應儘量選用「延接爐頭」。若選用「直接爐頭」不要用韓國製(含)以下等級的瓦斯罐。中級山以下因為氣溫高散熱不易,使用「三爐集火」,會造成爐頭的塑膠溶燬,超危險!

※ ※ ※       ※ ※ ※       ※ ※ ※

  〈登山鞋〉資訊,請詳「退化性關節炎與登山鞋」一文。

  〈天候vs衣著〉資訊,請詳「登山前準備事項」一文。

※ ※ ※       ※ ※ ※       ※ ※ ※

  〈登山通訊與地圖〉

  地圖與指北針

  每參與一趟登山活動,都需準備途程的地圖。而看地圖則需塔配指北針,指北針有單一個,有附在手錶或GPS上都有。不論用指北針或專業的利用大自然判斷方式,只要能指出北方即可。

  地圖的使用觀念是事先做功課,所以出發前應將行程動線用色筆在圖上標示,再把認清楚主要稜脊、河川、步道等。事前做功課可先模擬步道分支,進而在腦中有了簡單的方向概念,就比較不會迷失。

  在登山活動中,除非你居處在熟悉的範圍,否則,永遠要掌握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隨時從眼睛看到的地形、地貌、水源、山屋等與地圖相互比對,所以地圖要放在背包最容易拿到的位置。

GPS

GPS ( Global Positional System )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由美國所發展,以環繞地球24顆衛星持續發射無線電波,使用者接收機接收這些衛星的資訊,計算出座標,移動位置和時間等。一般接收到三顆衛星,就可計算出平面座標( 經緯度 )。接收到四顆則加上海拔高度,五顆以上更準確。

  無線電

  無線電手機一般通話用手機(單頻機),使用頻帶為VHF(144-146MHz),工作電壓為5.5-12V,重量(含電池天線)約300g重。而145.00 MHz是國際通用的救難頻道。

  無線電出力約2瓦,採直線直通方式聯絡,其直通範圍約有5公里,但在山上便隨地形而大打折扣。一般以二支手機直線直通為原則,與凡中間有山阻隔便無法聯絡。在山區若需把訊號傳遞更遠,便得在稜線上再有一支手機充當中繼。

  行動電話

  在台灣山區,幾乎都有某一些點,可以使用行動電話。但並不及於所有電信業者。目前普及率,仍以中華電信最佳。

  一般國家公園與一些登山社團,都會提供行動電話可通的位置。而帶隊的響導,在行前會議中,更有義務告知隊員,那裡可用行動電話的資訊。

〈全文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釣叟貝殼屋 的頭像
    釣叟貝殼屋

    〈釣叟貝殼屋〉

    釣叟貝殼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